中国人的诺贝尔文学情结 高三作文1000字

2020-06-09 04:15:37
编辑:sm_admin
浏览:114次

中国人的诺贝尔文学情结 高三作文1000字

1909年,身为炸药发明者的诺贝尔,在北欧小国瑞典建立了诺贝尔文学奖。谁也没有想到,这个奖项竟会如此持久的存在。自它建立以来,它激烈地触动着每一位热爱文学的人的心,更触动着远在千里之外的我国人的心。

但令人遗憾的是,我国竟没有人取得诺贝尔文学奖。从该奖建立到现在,现已整整100年了,在这100年中,有着悠长文学前史的我国,有着灿烂文学的我国竟无一人获此荣誉,莫非我国真的没有优异的文学著作?实际上,我国作家也曾多次被提名,但由于种种原因,与该奖擦肩而过

鲁迅先生曾被瑞典前史学家文雅·赫定看好,并在1927年被提名,但被他谢绝了,林语堂也曾四次被提名,但都落选了。

1968年,老舍先生凭仗自己杰出的文学成果取得诺贝尔提名并入围。在五位侯选人中,老舍先生高居榜首。这无疑给无精打采的我国人一丝鲜活的气愤,老舍先生也成为最有期望取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我国作家,但天不随人愿,那时的老舍先生现已与世长辞,不在人世了。瑞典文学院只好把该奖颁发了另一位东方作家,日本的川端康成。老舍先生的去世又一次使我国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。

不由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:为什么我国没有人获奖?为什么瑞典文学院不给我国人发奖?对此,许多专家作了仔细的剖析,大多数专家以为我国作家未能获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言语。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,这一百多个国家又有一百多种言语,每个国家的言语都各有千秋,在这一百多种言语中,我国的言语无疑是前史最悠长,最具魅力,最难明,最杂乱的。而在诺贝尔文学奖的18位评选院士中,仅在1913年呈现了一位懂汉语的评选委员马悦然,在这之前,评选院士中没有一个懂汉语,而评选委员们所看到我国作家的著作,无非是那些被翻译的改头换面的译著,在这些译著中,著作自身所包括的汉言语语魅力不知被打了多少扣头。咱们无妨想象一下,一个不懂得中文,更说不上深化了解我国文化的人,怎样可以充沛赏识和领会著作自身的魅力和其内在呢?

也有人以为,我国作家未获奖与作者自身有极大的联系。现在的社会是光秃秃的金钱联系,我国作家也十分实际,著作的经济价值比文学价值高得多。看看现在热销的书本,底子无法找到一部纯文学的著作,并且著作的内容空间,方式千人一面,脏话更是层出不穷。以徐星的小说为例,在他的《无主题变奏曲》里用了21个“他妈的”,在他的《城市的故事》里,多达29个。想象,我国人假如拿这样的著作去竞选诺贝尔文学奖,我想,还未到瑞典,就现已被封杀出局了。所以说我国作家要端正自己的情绪,由于诺贝尔文学奖是给那些创作出最优异著作的人建立的,获奖著作的文学价值是不可估量的。

我以为,不论我国作家在获诺贝尔路途上有多少妨碍,我国作家都必须排除万难,去完成我国人的诺贝尔文学梦,了断我国人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愿望。

与中国人的诺贝尔文学情结 高三作文1000字相关文章

最新文章

点击排名

最新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