孤寂的魂灵,飘忽的情思——戴望舒《雨巷》品读_3000字

2020-06-10 11:58:01
编辑:sm_admin
浏览:148次

孤寂的魂灵,飘忽的情思——戴望舒《雨巷》品读_3000字

  时过二十年,再次品读戴望舒的《雨巷》时,我又一次被它凄迷忧伤的意蕴深深地感动了。我好像回到了二十年前,与一帮喜好诗文的朋友在校外的山坡上,声情并茂地诵读《雨巷》,身边碧绿稠密的槐树,在晚风中漂浮着诱人的芳香;恰在此时,雨中的丁香又一次包裹着我,让我陶醉。

  1、丁香般的孤寂在雨中泛动:

  戴望舒的《雨巷》,展示了自己一段孤寂凄苦的心境。这种心境,或许许多不同年代、不同层次、不同特性的人都曾体会过,仅仅戴望戴望舒将其外化成了一首美丽而忧伤的诗篇,让人滋润在一个美丽的情境中,品尝人生的孤寂与无法。

  “撑着油纸伞,单独/徘徊在悠长,悠长/又寂寥的雨巷”。咱们好像能够看见,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,诗人单独撑着油纸伞,在江南悠长幽静的雨巷中踟躇。润滑润泽的青石板细雨里泛着光,坚实、详尽而沉默。两头的粉墙与黑瓦分外的素净,也分外的沉寂,任雨水沙沙地吹打,无声地仰望着这个孤单的行人。诗人心底那不尽的落寞,在无尽温顺的细雨里飘飞,恰如江南五月人家篱墙上探首的丁香,静静地开放,暗香起浮,浓艳寂静,旖旎一季,而无人赏识,孤寂与凄清在清香里四溢。

  如果说鲜艳的红玫瑰标志热心,雅洁的白莲花标志孤僻,那么说内敛的紫丁香标志孤寂,是最恰当不过了。丁香的紫色彩是浪漫而冷傲的,丁香细小的花瓣密布地相簇相拥,温顺宛转毫不张扬,丁香的芳香是悠远浓艳的,它无比恰切地传递着作者温顺细腻而又落寞孤寂的情怀。这种孤寂以一种安静的方法,在雨巷这个共同的时空流动。

  当作者体会着这份孤寂的时分,他有充分的伤感却不失望,有逼真的苦楚却又夸姣。此时,雨巷静穆的六合为他所具有,这份美丽的忧伤也为他所具有,他或许因此而满意,而安静。因此,整首诗的节奏之舒缓诱人,好像江南石板桥下款款跋涉的小河,无与伦比地熨贴着读者的心灵。读这首诗,你会因之沉郁、叹气,但绝不会低沉或失望。仅仅深深地感到诗人首出了你也曾有过的心绪,那种无以言说的落寞,那种亲朋在身边也杯水车薪的孤单。这种孤寂,何曾不是一种美丽,如丁香绚烂于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,虽遭受了叶落花零,但仍然芳香诱人。

  2、深巷似的惆怅在雨中连绵:

  诗人行于悠长的雨巷,这雨巷好像永久也望不到止境,像诗人的落寞与惆怅,在如丝如缕的雨中延伸,延伸……这是江南特有的冷巷,它总是比较狭隘,宽不过1~2米许。巷子两头是典型的江南民居,坡顶飞檐、青瓦白墙的小高楼。巷子因狭隘而显得特别悠长,行走于这冷巷,昂首所见的天空好像也被裁剪成狭隘的长条,带似地在头上飘着,行人慢慢散步其间,往往有一种被怀有的感觉,温暖而亲热。冷巷常常很弯曲,也很安静,给人一种幽静的形象。

  江南人爱花,陆游“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。”说的正是杭州的风俗。长长的雨巷,有人家院子中飘溢出来的花香,蔷薇、玉兰、茉莉,更有纠缠的丁香,在雨中淡淡地讲述着哀怨美丽的故事。一柄油纸伞,挡得住江南漫长的细雨,却怎样也挡不住雨中无处不在的惆怅。诗人的这一形象,总令我想起相同撑着油纸伞,在白堤上散步的许仙,仅仅许仙身边垂柳依依。“哒哒”的足音,伴随着“嘀嗒”的雨珠,在冷巷深处清泠地回响。静谧中诗人期望逢着“一个丁香相同的/结着愁怨的姑娘。”逢着这样的姑娘,无非是想让这条雨巷不致过于冷清孤寂,无非是想让自己有一个至交,解闷冷巷似的人生中过深的惆怅。姑娘梦似地飘过,又飘走,唯有冷巷静静地在雨中延伸。李商隐《咏柳》诗有“堤远意相随”之句,而此时,诗人是“巷深意相随”,无尽的惆怅冷巷似地延伸。

  3、雨丝样的郁闷在冷巷充满:

  江南的春末初夏,细雨总是“滴滴嗒嗒”地下个没完没了,像极了诗人惆怅的心境。他为了这份心绪走在雨巷,怀着一份影影绰绰的等候,期望神话似地遇着一个与他符合的姑娘。所以,他孤寂却又满怀神往地吟唱:“撑着油纸伞,单独/徘徊在悠长,悠长/又寂寥的雨巷/我期望逢着一个丁香相同的/结着愁怨的姑娘。”一个人行于寂寥的雨巷,愿望孤单的自己,能在诗意的时节遇着一个诗意的姑娘。

  梦想中的她,有着丁香相同的美丽,丁香相同的气韵,丁香相同的忧伤,婉转凄清,奥秘冷酷,“她是有/丁香相同的色彩/丁香相同的芳香,/丁香相同的忧虑,/在雨中哀怨,/哀怨又徘徊。”那姑娘恰如另一个他,也有着丁香般的愁怨,也一个人在雨中寂寥地徘徊。与其说诗人在等候爱人,毋宁说他是在等候至交,能懂他孤寂与惆怅的至交,因此这人与他才有那么多的类似。逢着了是安慰,是走运;逢不着原是合理,是必定。所以,诗人不敢承认,自己是否真的已逢着了这样的姑娘?只能默默地走近,走近,但不是欢欣雀跃,而是投以嗟叹般的眼光。好像在慨叹:这样的时节、这样的气候,除了“冷酷、凄清又惆怅”,还能有怎样的心绪呢?姑娘从他身边飘然而过,轻盈无声地飘过,好像不及款留,不及细想,乃至不及问好,就从他身边悄然飘逝,“像梦一般的凄婉苍茫”。好像什么也没带来,什么也没拿走。苍茫的是姑娘,亦是诗人。

  姑娘渐渐地远了,静静地远了,“到了颓圮的篱墙,走尽这雨巷。”什么也不曾留下,“在雨的哀曲里,/消了她的色彩,/散了她的芬芒,/消散了,乃至她的/嗟叹般的眼光,/丁香般的惆怅。”雨巷中再次只剩下诗人,单独,单独地品尝着雨丝中的花香,渗透了花香的潮湿空气。不经意间,他又看到了,人家篱墙上寂然的丁香,雨中孤寂地开放。

  梦境往后,诗人更惆怅,更寂寥,乃至是郁闷。正像冯西冷的诗中所描绘的情境:“她临去的时分,/送给我两件赠品。/一件是沉郁的眼波,/一件是苦楚的浅笑。/我很保重的将她这两件赠品深藏在心窝里,虽一分钟也不曾忘掉;/哪知这两件赠品原来是两条春蚕,/竟把我的心作为桑叶!/”诗人的心蚕噬般的痛苦,由于从前的梦境而倍觉忧伤,忧伤却仍是固执,“我期望飘过/一个丁香相同的结着愁怨的姑娘。”或许诗人理解这样的道理:“人生的多半都是在暗示、转面不见、沉默不语中度过的。”他与丁香般的姑娘也只能在梦中相逢,人生的不幸与忧伤就在于此,咱们幸而为人的价值便是这种孤单吧。

  4、《雨巷》讲述了一个苍茫凄美的梦:

  戴望舒的《雨巷》给咱们留下的是一种凄婉模糊的美。咱们好像理解他在说什么,好像又不甚明晰。或许,他让咱们能触摸到便是,他的无以排解而一直不甘的孤寂,分明无望,还要固执地梦想,梦想有一种奇遇,彻底地解脱了他。他因何孤寂,因何惆怅,爱情?抱负?工作?他要寻求什么,得到什么,夸姣?成功?功利?咱们都不能切当地知道,也无须知道。咱们在一种美轮美奂的意境中陶醉,在心灵的符合中感悟人生,享用心照不宣的知遇之乐。相同的落寞,飘忽于相同的雨巷。

  “诗之至处,妙在宛转无垠,思之微渺,其寄托在可言不行言之间,其指归在可解不行解之会,言在此而意在彼,泯端倪而离形象,绝谈论而穷思想,引人于冥漠模糊之境,所认为至也。”用这段话来谈论《雨巷》,或许是最合适的。也是这首诗篇历经70多年而魅力仍旧的原因吧。

  戴望舒的诗篇既有我国旧诗词的影响,也有法国标志派诗的影响,他诗篇的意象具有共同的张力。《雨巷》中幽静的紫丁香,弯曲延伸的冷巷,飘飞纠缠的细雨,江南味十足的油纸伞,奥秘的丁香似的姑娘,这些夸姣的意象寄托了诗人无限的心思、纷乱的情愫,给读者供给了奔驰梦想的空间,回味无尽。一起,音韵调和、节奏天然,旋律回复跌宕,江南小舟般的悠然,韵致异样,酣畅无比,余音绕梁,沉吟回旋中倾述着一个年轻人夸姣忧伤的梦。

与孤寂的魂灵,飘忽的情思——戴望舒《雨巷》品读_3000字相关文章

最新文章

点击排名

最新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