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宋韵_有关前史的散文1200字

2020-10-26 10:25:27
编辑:sm_admin
浏览:141次

千年宋韵_有关前史的散文1200字

丰趣,穿越恐龙,元宵节的英文,关于月的诗,拯救北极熊,寻觅中华,中国白莲之乡,梦想城市,2013成人高考试题,家书,清明出游,菊花留给你,感恩父母的歌,

千年宋韵_有关前史的散文1200字

将时刻往前追溯一千年,便落在了大宋的期间(960~1279年)。繁花落尽,碣断碑残。宋韵千载,只留下悠远的回味与怅叹。

——题记

一位朋友从前问过我:“假如能让你穿越时空,你会挑选去哪个朝代?”“宋”,我毫不犹豫地答复,“那是一个心旷神往、充溢了诗画一般意韵的朝代啊。”

大宋的意韵,正是这个朝代如此充溢着魅力的原因。千古沧桑风云变,花自飘零水自流。大宋,在前史的长河中,三百年国祚只不过是稍纵即逝、流星往逝,但它的遗韵,却跨过千载,传承至今。于诗,于词,于丹青,于琴曲,无处不起浮着它光影一般的美丽。

宋之韵,在于它的豪宕。

大宋好像是被老天戏弄的朝代,北悬辽金,觊觎南国;西踞西夏,窥觑中土。塞外霜天,宋家兵士自是用赤血丹心染红了旌旗袍甲,用铮铮铁骨磨就了剑戟戈刀。正是由于有这份凌云穿空的豪气,精忠报国的岳鹏举走上了前史的舞台,华夏北望,壮怀激烈,他雄姿英才踏破贺兰山,只为完成“拾掇山河”的宏愿;正是由于有这份凌云穿空的豪气,代代忠良的杨家将走上了前史的舞台,一门三代,巾帼须眉,他们苦战太行,鏖战黄河,只为求得“胡虏逐尽”的和平。正是由于有这份凌云穿空的豪气,走出了征西元帅狄青,走出了巾帼须眉梁红玉,走出了许多独归于大宋的英豪。

宋的豪气,宛如变成一壶酒,斟一杯给苏东坡,便成了赤壁江头早生白发的慨叹,成了眺望西北射天狼的劲弩;斟一杯给辛弃疾,便成了大散关旁铁马秋风的萧条,便成了气吞万里势如虎的利刃……

宋之韵,在于它的柔美。

大宋的回忆,更多的并不是在“黄埃松懈风萧索”的塞外,而是在杏花春雨黄梅时节的江南。流水潺潺,浸湿了河旁灰墨色充溢古韵的青石;小雨淅沥,打乱了风中摇曳的极为灵动的新柳……在这里,山韵、水韵、树韵、石韵、人韵相辅相成,造化钟灵毓秀,自然是地灵人杰了。即便时隔千年,又偏居云贵,我好像仍能感受到从江南飘来的管乐丝竹翻越了巨大的乌蒙山,低回婉转,在我的耳畔回响,而丝竹声中,又交融了宋时才子佳人的吟哦讽诵,回肠荡气,令人沉醉。

宋的柔情,宛如长成的一簇花,采一朵给李清照,便成了重阳佳节玉枕纱厨中的瑞脑暗香,成了雁字回时西楼上的一缕难遣之愁;采一朵给柳三变,便成了柳树岸酒醒时的一弯残月,成了“衣带渐宽终不悔”坚贞的誓词……

宋之韵,在于它的富贵。

大宋,这个经济繁荣、文明兴旺的朝代,宛如一位穿着富丽的贵妇,她身上的每一颗珍珠和宝石都闪耀着灿烂的光辉。千百年来黄河飞跃不息,带走了多少朱门金阙,却留下了汴梁城光辉的回忆。一卷《清明上河图》,一部《东京梦华录》,一首首长诗,一篇篇词作,展示的处处是名城美景、碧瓦高檐。

大宋的阜盛,宛如一支清越的箫歌,传到了钱塘岸边,便成了“柳树堆烟,帘幕无重数”,传到了临安城头,便成了“市列珠玑,户盈罗绮”,传遍了南国,传遍了神州,激荡着万户箫钟,激荡着千门桐鼓——这是千年大宋逾越时空的呼喊。

日出三百载,日落一千年。

今日,咱们站在大宋毁灭的千年区间上,回忆眺望,宋之韵又恍如一场迷离的梦……那旧日盛极一时的汴梁和临安,于今也只剩下了一蓬衰草,半围城墙,两行孤雁,几处荒丘。而宋文明——大宋的魂灵根基,好像也在离咱们远去。旧日的大宋啊,为何此般不胜!“伟烈丰功,费尽移山心力。尽珠帘画栋,卷不及暮雨朝云。”清人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作出了这样的解说。但是宋韵千载,却毕竟未被消灭,苍烟落照,仍是那样光荣如新!

千年的宋韵,在于它绵远流长,耐人寻味……

与千年宋韵_有关前史的散文1200字相关文章

最新文章

点击排名

最新成语